“二十四节气”大家都知道,“七十二候”是什么鬼?“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随着一定的气候变化而活动的,于是,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的各种活动也就成了季节的标志。物候,就是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季节性现象和在一年中特定时间出现的某些气象、水文现象的特征。简单些说,物候就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冬眠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每个节气有三候,每候五天,均与一个物候现象相对应,称候应。七十二候的候应有两类:一类是生物候,其中有动物的,如鸿雁来、寒蝉鸣、蚯蚓出等。也有植物的,如桃始华、萍始生、禾乃登等。另一类是非生物候属于自然现象,如水始冰、雷乃发声、土润溽暑等,内容非常广泛。但是,由于候的时间单位较小(以5天为一候),而气候的年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故难以广泛运用。我国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耕作篇》中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古人很早就观察到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这些自然现象就像大自然的语言,会带来气候变化的讯息。所以,人们就根据物候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农”的繁体字“農”中的“辰”也带有“时令”的意思。【附:描写物候现象的古诗词】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春游湖》是宋代诗人徐俯的一首七言绝句。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来加以表现,通过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描绘出春日湖光美景,通过春雨断桥,小舟摆渡来突出湖水上涨的特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著名。由桥断而见水涨,由舟小而见湖宽。小诗通过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描绘出春日湖光美景,通过春雨断桥,小舟摆渡来突出湖水上涨的特点。诗以意趣剪裁景物,根据觅春的心理和游湖的行踪安排构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